首页

蕾拉女神的美脚

时间:2025-05-23 06:43:06 作者:提前开放 成都“一号防空洞”又成避暑纳凉打卡地 浏览量:53712

  中国日报网11月5日电(记者 李海鹏 刁云娇)11月5日至10日,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将在上海举行。152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,近3500家参展企业将齐聚进博会,共话中国机遇,共享开放红利。

  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,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。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,进博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、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、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。

  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冯裕津表示,中国经济稳中向好,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,消费需求日趋多元,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,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。进博会是一个全球交流的重要平台,为企业展示新产品、新理念和新成果提供了绝佳机会。

  霍尼韦尔今年将展出100余项创新技术、产品和解决方案,展品数量将刷新霍尼韦尔参展以来的纪录,其中包括多项中国首发首秀产品。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,作为第一批承诺参加首届进博会的全球企业,今年是霍尼韦尔连续第七年参展。进博会早已成为霍尼韦尔创新技术成果的首发地、推动高层级对话的输出地和构筑开放合作生态圈的策源地。

  七届进博会,有186家企业和机构连续参展;本届进博会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496家展商参加,国别(地区)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;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,创历史新高……这些不仅展现了进博会的无限魅力,更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与世界共享中国新发展新机遇的生动实践。

  欧莱雅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说:“我们对于进博会的热情源于其带来的无限机遇,这既体现在进博会本身,也体现在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。我们深信,进博会的成功将使我们受益匪浅。”

  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表示,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,雀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,见证、参与并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贸交流合作。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,不仅有着超大规模市场、完备产业体系、完善基础设施和优秀人力资源等综合优势,还在优化营商环境、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
  七年来,进博会持续传递开放强音,不断释放开放红利。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服务亮相,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;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,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、新工厂、新研发中心……

  11月4日,中国石化与来自18个国家、地区的38家合作伙伴采购签约,涉及原油、化工品、设备、材料、消费品等10大类、27种产品,采购签约金额达409亿美元。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表示,进博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,使企业能够直接与国际领先的能源供应商、技术提供商和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。

  通用磨坊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苏强表示,对于通用磨坊而言,这几届进博会之“变”在于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展商规模的不断增多,且随着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,展品种类和范围的不断扩展。而进博会始终不“变”的是让企业深切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,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洽谈与合作的机会,为企业影响力提升和品牌发展提供的平台。

  “进博时间”已开启,四海宾朋齐聚上海,必将充分感受中国开放的决心和信心,共享中国大市场不断释放的巨大红利,实现共赢。(中国日报网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

预计,2月20日8时至2月22日8时,华北南部、黄淮西部、江淮西部、江汉、江南中北部、贵州东部、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先后降温8~10℃,其中,江汉、江南中西部、贵州东部等地将降温12℃~14℃,湖南南部、江西南部、贵州东部、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6℃以上。中央气象台2月20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。

厚植底色、提质转型 传统制造业加速向“新”

植物新种丹霞大戟“现身”浙江金华

“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,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。”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,习近平从自身经历讲起,回忆小时候骑自行车上学时的情景,北京古城墙让他至今记忆犹新。

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丨巨变刻进山河大地

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,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2023年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。近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印发,对弘扬教育家精神,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。

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,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

封建农奴制在西藏有悠久的历史。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从公元10世纪开始就逐步形成,并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。和平解放前,长期实行的封建农奴制度,逐渐形成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%的农奴主占有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,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,而占人口95%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。三大领主通过占有农奴人身,将其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,绝对禁止逃亡。与此同时,寺院长期垄断教育,且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僧人更是少数,导致西藏人口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。自给自足的经济、三大领主的压迫、神学禁锢的思想、对外隔绝的环境,使得西藏社会长期处于一种步履蹒跚的状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